水镜先生评价郭嘉和诸葛亮?水镜先生评价郭嘉为:郭嘉不死,诸葛亮根本不用下山。单从这一句话来说,听起来郭嘉的实力可能要比诸葛亮的实力更强一些。但是诸葛亮和郭嘉两个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交过手,也没见过面。那么,水镜先生评价郭嘉和诸葛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徐庶、庞统,这三位都精通道家、奇门遁甲,兵法,一个个都很厉害的人物!道化贤良释化愚,道教走精英化路线,是高雅君子的信仰依靠,培养安邦定国之大才。
至于郭嘉,这个人曾在襄阳岘山跟道家的水镜先生学艺,也是比较厉害的人物。
这和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学生,孙膑VS庞涓、苏秦VS张仪、王翦VS李牧,,,情况类似,其实都是安排好的,谁先出场,谁后出场,这些弟子们,合力推动天下大势走向太平。
水镜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所以只能感叹诸葛亮出山的时机很不好。其实水镜先生也算是三国里面比较知名的一位隐士了,而且对诸葛亮也是十分的了解和熟悉。再加上水镜先生对当时天下局势的了解和预测,所以水镜先生也就断定了诸葛亮出山的实际非常的不好,最后取得的功劳、做出的成就也是非常有限的。
水镜先生说的“虽得其主”的意思就是诸葛亮遇到了他真正的主公刘备,因为刘备能让诸葛亮尽情的发挥他的才能。由于当时的曹操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所以手底下的谋士也是非常的多,即使诸葛亮加入了曹操集团,曹操所提供的平台也是十分的有限。而江东的孙权也是同样,手底下的谋士也非常的多。那时候只有刘备手底下没有像样的谋士,所以刘备为诸葛亮提供的平台是最为广阔的。
水镜先生说的“不得其时”的意思就是诸葛亮遇到刘备的时机很不好,所以诸葛亮跟随刘备所走的道路将会是非常的艰难的。当时的刘备除了挂个虚无缥缈的大汉皇叔的身份外可谓是穷的叮当响,除了关羽、张飞等人外手底下的士兵少的可怜,而且也没有占据一个像样的城池。
诸葛亮虽然凭借自身的才能让刘备三顾茅庐,但当时的时代却是注定容不下如此奇才的。曹操、孙权虽有爱才之心,但当诸葛亮做了刘备的谋士,为其统一天下出谋划策时,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站在了曹操、孙权的对立面。二者自然容不下他。
而刘备身死之后,托孤于诸葛亮,虽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全面信任。但也是这个原因,使诸葛亮不得不担负起兴复汉室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诸葛亮的死亡。水镜先生之语,对诸葛亮日后的处境已预见的十分准确。
第三,从刘备及身后代表的蜀国政权来看。刘备最开始以汉室宗亲,兴复汉室为由招贤纳士,博揽贤才。但是事实上刘备是否真的为汉室宗亲还有待考究。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尊重与信任自然不必多说,否则水镜先生又为何在"不得其时"前加上"虽得其主"这四个字呢?自然是因为水镜先生肯定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真诚态度。
但是又说诸葛亮出山"不得其时",这很大程度上是刘备所代表的蜀国的自身原因。在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已经吞并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曹魏实力正处于强盛时期,更不消说还有一个东吴在阻碍蜀汉发展的步伐。
即使以诸葛亮的才智,也难以抵御来自曹魏、东吴的双重压力。在诸葛亮出山之时,水镜先生恐怕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否则也不会有"不得是时"之语。
话说,水镜先生曾告诫诸葛亮、徐庶、庞统三人:奉孝锋芒太盛,他死之后,你们方能出山。
世人看三国,看的多是兵法韬略,但在三国一书之中,有太多鬼神莫测之机,让这部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著有了些许遗憾.。
评价:郭嘉是个厉害的军事家,诸葛亮是政治学家。
历史上真的是人才辈出,诸葛亮也算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但是还有一人任何方面都比诸葛亮逊色,但是他的传奇并不很多,可能跟他英年早逝有关,这个人也是三国时期人物郭嘉。
在三国时期,除了诸葛亮这一位出名的军事家以外,还有一位十分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做郭嘉。历史上有很多人对郭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甚至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就让人感到十分好奇了。
诸葛亮曾经是历史上有名水镜先生的徒弟,水镜先生曾经对葛亮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你根本不用下山。如果单单从水镜先生这一句话来说,我们可以知道,郭嘉的实力可能要比诸葛亮的实力更强一些。
但是诸葛亮和郭嘉两个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交过手,也没有见过面。所以单凭别人的评价或者他们已有的战绩来评价他们,两者之间实力的高低是不客观也是不合理的。
刘备简介
刘备少年靠编织草席为生,因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起家,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为了对付大敌曹操,与东吴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之后拿下了荆州。又往西攻打刘璋,占据了益州。
并往北与曹操交战,攻占了汉中。后来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率军攻打孙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只得接受求和。
以上就是水镜先生评价郭嘉和诸葛亮的全部内容,评价:郭嘉是个厉害的军事家,诸葛亮是政治学家。历史上真的是人才辈出,诸葛亮也算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但是还有一人任何方面都比诸葛亮逊色,但是他的传奇并不很多,可能跟他英年早逝有关,这个人也是三国时期人物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