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萧何后悔吗?没有后悔。因为韩信过于追求权利,让刘邦对其起戒心,在平定齐国后,韩信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当齐王。他以齐国时局不稳为由,竟然上书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韩信的死,表面看是萧何的计策所致。而实际上,他不知明哲保身,那么,韩信之死萧何后悔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兵仙韩信的一生应该是相当凄苦的。所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大概是韩信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这里面的两妇人指的是韩信淮阴老家的漂母以及权倾天下的吕雉。
漂母
韩信微贱的时候,由于没有谋生的本事,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为了生存,厚着脸皮跟随当地一个亭长,整天按饭点到他们家吃饭,一顿两顿还可以,可日子一长,亭长也受不了啊,他不过是个基层公务员,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家里还有几个孩子抚养,哪有闲钱养韩信这么一条大汉,日子一久,亭长老婆就开始打鸡骂狗,整日里装脸色给韩信看,并且提前吃饭的时间,让韩信每次过来,都看见他们家倒洗锅水,两三次过后,韩信终于明白了,人家不要他了。
这时候的韩信脸皮虽厚,但还是有点自尊的,于是从亭长家出来,做个鱼钩去河边钓鱼,时间一长饿得发慌,幸亏河边有个浣衣的漂母,因同情他的遭遇,每次见面都把自己的干粮分一半给他吃,韩信因此活了下来。由此可知,漂母对韩信有活命之恩。其后的吕雉,就是由她主谋,将韩信骗至长乐宫诛杀。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意思。那么,生死一知己呢。普天之下,能成为韩信知己的,怕也只有萧何一人了。韩信起初投靠项羽,并不为项氏叔侄看好,直到推翻暴秦,才当了个执戟郎中,期间多次给项羽献计,奈何项羽不听。
应该不后悔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打算,对于搞政治的人,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利益,为了目标能实现。
在萧何设计将韩信杀死之后,对着韩信的尸体,萧何仰天说道:“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可见萧何内心深处也是认为韩信的存在是对汉朝有危害的。
之所以会杀韩信这个汉朝大功臣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认为等到刘邦死后,韩信的存在会危害汉朝,有谋反的本事。所以将这个危险提前扼杀了。
当时韩信在项羽手下效劳,但是因为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从项羽身边逃了出来,投向了刘邦,准备在刘邦手下继续大展拳脚。但是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韩信也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
韩信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得到重用之后就准备离开刘邦,另谋他路。但是萧何就发现了韩信的才能,就给刘邦推荐了韩信。但是刘邦根本没有看出韩信的本事,想在好歹也是萧何推荐过来的人才,就随便给了韩信一个官职。
韩信认为这次还好,已经有了官职,之后只要努力就有出路。可是待了很久也没升官。于是韩信又准备离开刘邦,还好萧何月下追韩信,再极力推荐,终于让韩信当上了大将军。也是这个决定让刘邦成功登帝。
但是韩信始终不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的这个道理,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机,并没有发现刘邦等人早就想杀他了。
但是刘邦等人包括萧何在内都不明白韩信真正想要的就是封侯拜相,而不是称帝。
我觉得,如果我是萧何,我不会后悔,应该那应该是历史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不得不去做的吧!既然去做了,就不会后悔!
没有后悔。
因为韩信过于追求权利,让刘邦对其起戒心,在平定齐国后,韩信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当齐王。他以齐国时局不稳为由,竟然上书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韩信的死,表面看是萧何的计策所致。而实际上,他不知明哲保身,太过张扬,引人猜忌,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韩襄王姬仓庶孙。韩国被灭后,跟随张良入关,担任将军。授韩国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受封韩王。
以上就是韩信之死萧何后悔吗的全部内容,韩信本以为萧何会帮自己,左等右等就是得不到答复,一气之下出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这下可把肠子悔青了,立即骑马便追,连给刘邦请假都顾不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总算追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