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一句话?三国演义读后感摘抄精选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何为英雄?词典中,英雄指才能过人,不怕困难,有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的人。英雄,或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或是面对敌人镇定自若。那么,读三国演义有感一句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古今贤文》中曾这样说道:"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这一周我便拾起那本早已看过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家、戏曲家一罗贯中。这本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拥刘反曹为主导思想,描绘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回就是"草船借箭"了,尽管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要求他三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但诸葛亮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曹军的心理,很快便集齐了十万之多的箭,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他让我知道:面对别人的刁难,要冷静思考,想出对策,这样才会像诸葛亮一样胜利。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的鼻祖,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三国时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百姓对统治者的爱憎以及对战争割据的反对,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刘备的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诸葛亮的谦虚谨慎、足智多谋,张飞的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关羽的正气凛然、赤胆忠心?这些我们都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好句好段主要内容心灵感悟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 .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 空城计 、挥泪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 ,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望梅止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 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 【周瑜】)打(【 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 【诸葛亮 】)
我读三国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2、志当存高远。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8、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4、既生瑜,何生亮。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9、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20、生子当如孙仲谋。
2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2、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23、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6、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2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9、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30、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31、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乱世出英雄.
要顺应民心,
要有勇有谋,做事不可太骄傲(云长败走麦城)
要有学会忍耐,像刘备一样宽和.
《三国演义》写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国,分别是吴、蜀、魏,他们都想自己一统天下,于是都招兵买马,互相吞并,请谋士出计谋,让将士带兵打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简短篇1
《三国演义》是一本经得起时间磨砺得好书。
在三国演义中,多数以汉人刘玄德的角度出发,说曹操和孙权,特别是曹操,说他奸诈无比,其实如果花一个角度去看,就不会是这样了。
在三国演义中,各国都有各国的谋士——蜀国有孔明,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鲁肃和其他谋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为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还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孔明智退司马懿,虽然孔明知道司马懿会起疑心,应该不会进来,但凡事就怕万一,孔明却敞开了城门。孔明平常足智多谋,见今日这幅景象,更不敢前进半步,最后撤退。由于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后再出战,蜀国士兵一推用木头刻的假孔明,其他国家的士兵就被吓得四散奔逃,还以为是真的,直到公布了这个事实为止。
《三国演义》也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比如说,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这就像学习一样,我们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一定会赢,可结果呢?所以不要把这些话说出口,自己把它们憋在心里,把它们化为一种动力,结果会更好。
以上就是读三国演义有感一句话的全部内容,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简短篇1 《三国演义》是一本经得起时间磨砺得好书。 在三国演义中,多数以汉人刘玄德的角度出发,说曹操和孙权,特别是曹操,说他奸诈无比,其实如果花一个角度去看,就不会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