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凳是怎么用?古代的春凳主要用来纳凉聊天、以及作为女性嫁妆和婴儿床等用途。春凳起源于“椿凳”,指由椿木枝制作而成的一种凳子。后为方便记忆,便将“椿”字改成“春”。制作这种春凳,有两点原因。一是椿树枝有驱蚊虫的功效,那么,古代春凳是怎么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凳是可供两人坐用的一种凳子,古时民间用来作为出嫁女儿时,上置被褥,贴喜花,请人抬着送进夫家的嫁妆家具。关于春凳最早产生于何时、何地,是谁发明的,这些问题不得而知,其作用也有争论,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
说法一:属于古代陪嫁品的一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代男子成婚要准备聘礼,女方父母也不会闲着,要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准备嫁妆,这是不可缺少的礼节。嫁妆的种类和多少,没有固定要求,根据女方家庭的富裕程度决定,富贵人家准备的多一些,不乏金银珠宝等价值连城的物品,甚至赠送女儿和女婿一处府邸;普通人家的陪嫁品必然会少一些,而常用的生活物品肯定会有。
根据史书记载,在女儿出嫁当天,古代父母通常会准备一张春凳,上面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喜字,并放置被褥,找人运送到女婿家里。春凳的大小也不固定,高度基本与床持平,有的短一些,可供两人坐在上面,有的则相对较长,能够睡下一个人。《红楼梦》有一回提到春凳,宝玉挨打以后,凤姐对丫鬟说:“你们还搀着走呢,都打成这样了,走得了吗?赶紧把带藤屉的春凳抬出来,抬着宝玉走。”可见此处的春凳就比较长。
说法二:春凳就是春天能够搬到外面坐的凳子
众所周知,冬天温度较低,夏天又太热,而秋天忙于收割庄稼,唯独春天不冷不热,多数人最喜欢的季节就是春天,所以许多人都向往昆明,那里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春凳是可供两人坐用的一种凳子,古时民间用来作为出嫁女儿时,上置被褥,贴喜花,请人抬着送进夫家的嫁妆家具。春凳可供婴儿睡觉用,故旧制常与床同高。今天除了在一些边远地区还能看到,城市很少用了。骡子是马和驴交配生出来的,而古代的凳子和床的优势结合改良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春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