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为什么叫常败将军?说白就是擅长种地。后来夏侯惇当水利部长后,为曹操的南征北战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夏侯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在曹军中的地位一直很高!第四位:黄祖 黄祖,荆州的地方豪族。刘表统领荆州时,封黄祖为江夏太守。那么,夏侯惇为什么叫常败将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谈论战争,我们经常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在历史上的单证单重,还是有着一群非常特殊的人物。就比如说凡是一打仗就必打胜仗的常胜将军,像韩信、卫青、白起、霍去病等等,都属于常胜将军,可以说一生当中从未有过败绩。当然了有常胜将军的同时就会有这常败将军,只要一打仗,基本上就是吃败仗。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常败将军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吧。
1、汉朝常败将军李广
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人,李信就是率领20万秦军灭楚的将领,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杀死七个都尉,李广的成名是在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当时李广夺了叛军的旗帜,立了功,但由于没有政治头脑,接受了梁孝王的封赏,所以没有得到汉景帝的赏识。
李广被称为飞将,骑马射箭之术非常厉害,个人武力很突出,但是打仗几乎没赢过,早年李广经常担任边境地区的太守,与匈奴人作战,因为个人勇武而出名,李广曾率领100个骑兵追击匈奴3个射雕手,而遭遇匈奴数千骑兵,依靠谋略而躲过一劫。
李广参与了对匈奴首次伏击战-马邑之谋,但无功而返,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匈奴,李广、卫青、公叔敖、公孙贺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击,最终的结果是卫青获取胜利,俘虏700人,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叔敖阵亡7000人,带着3000残兵败将逃回,而李广则是全军覆没,连李广本人也被匈奴人给俘虏了。
说起三国中的常胜将军赵云的大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赵子龙一生英勇无双,作战向来都是胜多败少,故因此得名。今天小编就另辟蹊径,不来说那些总是打胜仗的将军,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五位经常吃败仗的常败将军,话说大名鼎鼎的吕布和刘备都在其中,精彩不容错过,快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位:夏侯惇
夏侯惇,曹氏宗亲中的一员虎将。说夏侯惇是虎将,也真对得起那个虎字。纵观夏侯惇一生,败绩无数。就说曹操刚出道时,夏侯惇驻守曹操大本营濮阳时,不仅没有守住城池,还被敌军给活捉了。后来奉命攻打刘备的博望坡时,还被诸葛亮设计火攻,结果大败。夏侯惇虽然常败,但是曹操却善于发现夏侯惇身上的优点,那就是他善于兴修水利,屯田种粮。说白就是擅长种地。后来夏侯惇当水利部长后,为曹操的南征北战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夏侯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在曹军中的地位一直很高!
第四位:黄祖
黄祖,荆州的地方豪族。刘表统领荆州时,封黄祖为江夏太守。黄祖驻守江夏时,袁术曾派部下孙坚攻打江夏,黄祖虽然战败,但是在退兵过程中埋伏射杀了孙坚。后来孙策攻打刘勋,黄祖派兵相助,虽然战败,但是杀掉了孙坚的外孙和江东大将徐琨。孙策死后,孙权曾攻打过黄祖五次,虽然每次黄祖都战败,但是孙权也没有占到过什么便宜。
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
202年博望坡之战败于刘备之手;206年昌豨叛乱于禁未能迅速平叛,直到夏侯渊前来支援才迫使昌豨投降;209年陈兰和梅成叛乱,于禁被梅成诈降无功而返;219年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战败投降,这样看来于禁败得确实有点多,至少五子良将算他败得最多,那么于禁是常败将军吗?这个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来看看他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大决战,为了打赢这一战,曹操可谓是主力尽出,几乎可以说能打之人都无一缺席,比如在官渡最前线的张辽、徐晃、许褚等人;颖川一带的曹洪和夏侯渊;汝南的满宠和李通;孟津和敖仓一带的夏侯惇;陈留的张绣;曹仁在阳翟,李典负责押运粮草等等,于禁所部四千兵马则是屯兵延津到原武一线。
于禁先是在曹操东征徐州刘备之际坚守延津,挡住了袁绍南下的步伐,接着又在乐进的配合下渡河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并招降了袁绍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夏侯惇依旧是一名猛将
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将领,但是一直以败绩居多,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常败将军”,但是夏侯惇同样是一名勇猛的将军。在战场上被弓箭射中眼睛,还能喊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把眼睛自己吞掉,可见夏侯惇性情刚烈;虽然经常打败仗,但是夏侯惇面对张辽,高顺,关羽等等猛将的时候都能有一战之力,可见夏侯惇的武艺是十分精湛的,所以就算夏侯惇败绩较多但是依旧受到曹操重用。
夏侯惇的每次败绩都可以理解
夏侯惇虽然败绩居多,但是细看夏侯惇的败绩可以看出其实并不能怪夏侯惇。第一次战败是因为夏侯惇领兵救援刘备,当时刘备被吕布击溃,于是夏侯惇长途跋涉前往徐州遇上了养精蓄锐的高顺和张辽军队,夏侯惇军队士卒疲累,自然是战败了;第二次是在刘备投靠刘表之后率军进攻曹操,夏侯惇再一次当上了救援队,领兵救援边境,而这一次被徐庶的谋略击败,但是自身军队的损失并不太大,还坚持到了援军赶到,可见夏侯惇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能说运气不太好。
夏侯惇是曹操心腹
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本就关系亲密,而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从小就和曹操关系良好,而夏侯惇是在曹操最早起兵的时候就率领族兵来帮助曹操,可谓是曹操集团的元老级人物,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深得曹操的信任。
夏侯惇能成为曹魏大将军有三点原因:一、夏侯惇只效忠曹氏;二、夏侯惇军中威望很高;三、夏侯惇背后的夏侯家族势力庞大。
01、常败将军夏侯惇。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从小学习武艺,非常勇猛,脾气也比较暴躁。据说在其十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就弄死那个人。曹操举兵平定黄巾军之乱时,夏侯惇便选择投靠了曹操。
夏侯惇一生吃过无数的败仗,鲜有胜仗,但他的官位却一直在升,也是一见匪夷所思的事。曹操为父报仇攻打徐州陶谦时,就让夏侯惇荀彧等人驻守兖州。后来陈宫背叛曹操与吕布里应外合占据兖州,而夏侯惇在此战中被大败,眼睛还没了一只。
吕布偷袭徐州,刘备和吕布大战,刘备打不过请求曹操支援,曹操派夏侯惇支援,结果夏侯惇刚到就被吕布手下高顺击败。
刘备后来投靠刘表,刘表让其去攻打曹操。曹操让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迎战,刘备选择诈降逃走。夏侯惇与于禁想要建立功劳,就带兵追击,李典阻止没用。两人果然被埋伏,要不是李典带兵支援,夏侯惇可能就嗝屁了。
以上就是夏侯惇为什么叫常败将军的全部内容,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将领,但是一直以败绩居多,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常败将军”,但是夏侯惇同样是一名勇猛的将军。在战场上被弓箭射中眼睛,还能喊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把眼睛自己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