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战死在什么地方?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那么,项羽战死在什么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项羽自刎乌江是现在的安徽和县乌江镇。
乌江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是安徽面向长三角的东大门。自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乌江县至明洪武年初(公元1368年)废县为镇,氏稿乌江共有1083年治县历史。
乌江区位优势显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两个码头通江达海,三条省道穿境而过。距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30公里,江宁锦文路过江隧道5公里(规划建设),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一期高家冲站6公里,二期贯穿全境。
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西楚霸王项羽在此自刎身亡,乌江自此驰名天下。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
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
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歼银孝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
我是南京下的江东人,盯卜我出生的地方就是古代的乌江,那里有个镇叫散兵镇,据手猛说是楚霸王项羽在那里散了兵的地方,所以后来命名散兵,我们那里有很多项羽小时候的传说,听说他就是江东项家山人,项家山离乌江很近,现在是安徽省凯薯穗巢湖市银屏镇项家山,而散兵镇也是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镇,和县也属于巢湖市辖区内,从小我就听过很多历史书上不曾有记载的项羽的故事。
秦置乌江亭则祥凯,因附近有乌江而得宴局名孙唤。在今安徽和县东苏皖界上有乌江镇,楚汉之际项羽垓下之战败溃,至此自杀。
分类:社会民生
解析:
项羽“身死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物蚂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相传项王迷路罩团埋处)到刘会桥(相传为汉军追及项羽处),从下马铺到或伍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项羽自刎的乌江就是现在安徽省和县的乌江镇。
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是,楚汉之争后,项羽兵败逃到乌江,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在乌江自刎而死。项羽是一代战神,年少时就心怀大志,打仗时十分勇猛,被称为西楚霸王。
项羽在垓下作战中失败,逃到了乌江,乌江亭长劝说项羽逃到江东去东山再起,但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将自己的马送给了乌江亭长之后,就前去作战,在杀了多名汉兵之后,自己身受重伤,最后选择自刎而死。
项羽年少就胸怀大志,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神。他生于乱世,杀伐果断,一生叱咤沙场很少遇见对手。在灭秦之后自封为霸王,但是他刚愎自用,执着于虚名,做事骄傲自满。因为尊严和内心的刚正使他在鸿门宴中放过了刘邦,这也间接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项羽霸王祠介绍: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
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禅兄此地,因此,赋以吊之。
以上就是项羽战死在什么地方的全部内容,楚霸王项羽死于垓下。项羽的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各路诸侯和天下百姓的支持,亚夫范增也因项羽过度猜忌而含恨病逝。因此“孤身一人”的项羽军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