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被张仪气死的?盟约一出,楚怀王很高兴,张仪很得意,屈原很生气,屈大夫认为张仪不是什么好鸟,他的“连横”战略是破坏六国团结,且屈原历来主张“抗秦和楚”,这与张仪的“断齐连秦”恰恰相反,屈原的意思是杀张仪绝后患,那么,屈原是被张仪气死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兆前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是自杀,两千多年来人们大都这么认为凳游宏,对此我不赞同。前几年,有人提出屈原死于谋杀观点,言屈原与南后郑袖私通,太子横是他们的私生子。横执政为顷襄王后,屈原的政敌子兰、靳尚之流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巨大危险,派杀手赶往汨罗江刺杀屈原,对此我仅赞同屈原死于谋杀这一观点,至于屈原与郑袖私通引来杀身之祸之说,实在不敢苟同。
先关于屈原自杀的几个疑点。
首先屈原的生卒年月及享年不明,史家历来对此分歧很大,现在大多从郭沫若说,即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端午节,享年62岁。但梁启超认为“他该是西纪前三三八至二八八年间的人”。公元前278年和公元前288年,分歧之大,由此可见。
屈原若死于公元前288年,则“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公元前278年),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一说不成立。若死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之时,则自杀说大有疑点。秦军攻郢都,虽城破,但国未灭,若因悲愤难捱而自杀,也应在数十年之后;说屈原的自杀是“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请先看一段史料:
“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扒让歼、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春冲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滑此(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因为楚怀王太过于掘樱昏庸。很多贤臣都已经被楚怀王处死或发放了,颂仿剩下的多数都是奸臣或者是胆小的官员。所以说没有人为野散纤屈原说情。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陆空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档大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早蠢瞎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以上就是屈原是被张仪气死的的全部内容,冤在被秦国派来的张仪一个人离间所有人,冤在自己被名气与身份所累。屈原变革了楚国当时的人事录用标准,想要打破贵族阶层的利益特权,当时楚国官员多数都是由屈、景、项、昭四家垄断。官员质量残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