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印象中的张飞性格暴躁,有些粗鲁;但也有人反驳,说真实的张飞是一员儒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作者宋杰提到,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张飞的长相如何,但他确实文化水平比较高。
图片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因为张飞一开始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然后自己的尊敬的大哥刘备还三次去请诸葛亮都没有请到,并且刘备去请诸葛亮的时候还拉着张飞和关羽,张飞被刘备折腾这么多次所以是从心里反感诸葛亮的,但是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
那么,历史上的关羽性格如何?“草船借箭”的主角又是谁?
从史书到文学作品
《三国志》是陈寿创作的一部史学作品,更贴近历史真实;《三国演义》则是文学作品。在宋杰看来,二者名称虽有差别,却颇具渊源。
陈寿的前半生在蜀汉度过,后来在西晋历经艰辛才完成了《三国志》。其资料来源主要是当时官府的档案文书,以及陈寿本人的亲身经历等等。
大约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资料来源主要是《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释,以及宋元以来的说唱艺术,即戏曲、平话等等。
为了更吸引人,这些戏曲和平话往往加入不少虚构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事迹基本真实,但也存在着夸张和虚构的艺术加工,关羽张飞欺负诸葛亮,历来有“七分实,三分虚”的评价。
为了更吸引人,这些戏曲和平话往往加入不少虚构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事迹基本真实,但也存在着夸张和虚构的艺术加工,历来有“七分实,三分虚”的评价。
第一就是身份背景的问题,因为关羽、张飞和徐庶三个人都是从底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人,他们都是出身贫寒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今天这种地位,所以他们彼此之间都很认同对方。但是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出生算是富贵人家,所以。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这支讨伐董卓的联军并没有打到虎牢关。而且,刘备、关羽、张飞当时投奔了公孙瓒,远在幽州,并没有参加诸侯联军,当然也不可能和吕布对阵。
开始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两个人看不惯诸葛亮,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们的追求以及目标大不相同,而且经历也不相同。那个时候对于关羽和张飞而言,诸葛亮就是一个外来人。更重要的是文将和武将向来都是不对付的,诸。
“当我们要分析书中的一件事是否符历史真实时,一方面要检查它是否有可靠的史料依据,另一方面也要考察它的故事逻辑是不是符合情理。”宋杰说。
真实的关羽是怎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赵云等都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形象。也有人说,真实的张飞其实是一名“儒将”。
图片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起初,关羽、张飞看不起诸葛亮,因火烧新野对他态度转变。火烧新野之前,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各种瞧不起,是当面说的。可见是真的从心里看不上。这时候,夏侯惇率领大军,来攻打刘备。这个时候诸葛亮分配赵云来做诱导,引导夏侯。
宋杰介绍,南北朝时期还可以看到张飞的书法、绘画作品,受到世人称赞。
依《三国志》所说,关羽和张飞的性格似乎恰好相反。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优待部下将士,但和文职官员、地方士绅处不好关系;张飞则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喜欢和有文化的士人打交道,对待部下将士态度比较粗暴。
“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关系非常好。比起其他人,刘备特别信任关羽,倒没那么信任诸葛亮。”他说,所以后来刘备让关羽单独镇守荆州。
然而,关羽仗打得很好,外交才能却差一些。比如,他当面拒绝孙权对其女儿的求婚,并对使者恶言相加。
“水淹七军”获胜后,为了养活数万名俘虏,他派人到蜀汉与东吴交界的湘关,抢走了东吴的好多粮食,这些都致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赤壁之战中的谜团
人物之外,《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众多精彩的大场面,赤壁之战就是其中之一。在《三国志》里,有关赤壁之战的记载散见于个人传记,在《资治通鉴》中则有汇总详细的记载。
做事稳扎稳打也不是性情中人,所以关羽和张飞从来没把孔明当做是自己人看。即使是诸葛亮智打了再多胜仗也还是看不上,难道他们二人都是瞧不起读书人的吗?却也未必,徐庶也是读书人为什么他就让关羽和张飞服气的呢?这。
图片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经过罗贯中的描写,赤壁之战的故事中,出现了不少令“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桥段。宋杰表示,“诸葛亮借东风”带有神话色彩,实际上并无其事,而“草船借箭”则是“嫁接”了孙权的故事。
之前曾有人说,赤壁之战是一场双方的遭遇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宋杰认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尤其孙刘联军兵力较弱,更需要借助有利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因此对战场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他介绍,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地形原因,长江在乌林被黄蓬山阻挡,改变流向,江面突然变宽,致使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慢慢形成了沙洲。江水受到沙洲的分流,改变为南北两条较窄的航道。
此外,附近的陆水汇入长江,助长了上述沙洲形成,而这个三叉河段,很可能是《三国演义》提到的三江口。综合地形来看,此处有利于守军的阻击。
而且,沿着陆水往上游走,翻过幕阜山,可以直插柴桑,就是现在的九江,是通往东吴腹地的捷径。如果赤壁被曹军占领,东吴的处境会比较危险。
因此,宋杰认为,赤壁之战的地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周瑜、刘备利用当地江水分流,航道较窄的有利地形来抵抗强大的曹军。
“草船借箭”原型是啥?
图片来源:中华书局供图
这个事情就是火烧新野。火烧新野之前,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各种瞧不起,是当面说的哟。可见是真的从心里看不上。这时候,夏侯惇率领大军,来攻打刘备。这个时候诸葛亮分配赵云来做诱导,引导夏侯惇到了博望坡峡谷,突然四处。
“在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中,‘草船借箭’属于移花接木,这事的原型是发生在孙权身上。”宋杰解释道。
按照史书的说法,孙权在濡须口乘船去侦察曹操的水寨,曹军乱箭齐发,射中孙权的船,导致船身一侧偏重倾斜,有翻倒的危险。孙权下令将船调转方向,让另外一面受箭,最后使船成功取得平衡,从而摆脱了险境。
宋杰说,对照史料,中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等故事应该都是虚构的,但很受读者听众欢迎,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要知道,当时关羽约四十六岁,张飞大约也在四十上下,更重要的是两人已经跟随刘备闯荡江湖三十多年,经历过枪林箭雨,见过大世面。所以对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看不起很自然,毫不奇怪。第二,就是徐庶的年龄可能比诸葛亮稍。
“读者看多半是为了消遣,精彩的故事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方面,《三国演义》的创作是成功的。”宋杰说,当然,也别把里的故事全部都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