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袁绍手下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曹操谋士荀彧在官渡之战前评价四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知,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意思是,田丰刚而犯上:田丰这个人过于刚强,总是冒犯其主上袁绍。那么,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侍高是审配、逢唯谈者纪、沮授、许攸、郭图指薯、田丰。他们的结局都比较惨,死的都很惨,没有一个人有好结局。
荀彧评价"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可以说是相当准确的
沮授刚直有才多似田丰 不过与田丰不同沮授为人要谨实不少
郭图在诸人只中最是无才李瞎 观其生平旦扰银 其智多使于党争 私利模宴!
胡三省对其的历史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郭嘉曾经在一次与曹操的私聊中对袁绍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袁绍有十个缺点而曹操有十个优点,所以曹操一定能在最后的决战中战胜对方——但是我们并不清楚郭嘉是否有公开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唯一一个站出来公开反驳孔融的人是荀彧,面对大文豪的投降言论,他毫不客气地对其予以了逐条批判。荀彧说道:“袁绍的军队虽然众多但却没有良好的纪律,田丰饥镇这个人很喜欢顶撞上司,许攸又十分的贪婪,审配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却没什么智谋,逢纪处事很果断却非常的自负。一旦我们双方开战,这些人组合到一起后的结果只可能是:审配和逢纪负责料理袁绍的后方就一定会逮捕贪婪的许攸的家属,这时许攸就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拿只是两个有勇无谋的武将,一旦开战就肯定会被我们俘虏的!”
荀彧本人曾经在袁绍手下工作过,而他的亲兄弟此时还在在袁绍的身边,所以他对袁绍的幕僚集团有很深的了解。正如他所说的,袁绍集团的内部有着极其复杂的情况,沮授和田丰似乎是两位有着极高战略眼光的人物,但他们因为自己是冀州的本土势力代表而经常在袁绍面前表现出偏执的性格,所以一直受到袁绍的猜忌。而身为田丰同乡的审配确实没有什么头脑,为人比较死板,但这样人往往更受领导青睐,但即便如此,他的忠诚后来仍然有遭到袁绍的怀疑,幸亏有逢纪说情才得以被开脱嫌疑。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裂轿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手下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1]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袁肢陪绍的性格握州是很难相信任何人,他比较相信的谋士是郭图,他知道袁绍称帝的心愿,就一直按照袁绍的心思办事。在奉迎汉献帝的问题上,他知道汉献帝不是袁绍所拥立的,不想奉迎他,而且袁绍又不想受到汉献帝的约束。所以郭图就将袁绍的心思说出来,使得袁绍得以摆脱奉迎汉献帝的段饥蔽责任,得到了袁绍的信任。
以上就是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的全部内容,1、郭嘉 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意思是说袁绍是一位雄主,有凝聚人的能力,但是不能知人善用。2、荀彧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2)袁绍有恩于民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