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要了周瑜很多次?最终,孙策将抢回的玉佩递在周瑜手中。“这是你的吧?”孙策笑着,“下次可要收好。”“谢……谢谢。”接过玉佩,周瑜将它揽在怀里,目送着孙策的身影消失在面前。这是两人第一次说话,也是在再遇之前的最后一次。那么,孙策要了周瑜很多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同年孙策出生。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按:三国志中记载,周瑜访孙策在其迁居舒城之前,孙策亦自述与周瑜有“总角之好”;儿童14岁以下为总角,故周瑜访孙策应在初平元年之前。)
初平二年 191年 17岁 孙策之父孙坚身亡;孙策离开舒县,葬父曲阿,后迁往江都。(周瑜与孙策第一次分别)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建安元年 196年 22岁 周瑜与伯父周尚回到寿春。
建安二年 197年 23岁 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与袁术绝交,自立门户。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只请求作居巢县县长。
建安三年 198年 24岁 孙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周乱橡瑜到居巢县赴任,趁机东渡回吴,加入孙策旗下。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 199年 25岁 袁术病逝。孙策授周瑜者雹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
周瑜回来奔丧的时候之所以带回很多兵马,完全是为了稳定局势,防止有人趁孙策去世之际起兵造反。
第一,孙策去世的比较突然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要先来了解一下孙策去世的前因后果。孙策去世的时候正值壮年,而他之所以会在不到40岁的时候去世,主要是因为他曾经发现自己手下的一个官员跟曹操方面的人暗通书信。于是孙策就下令将那个官员处死,而那个官员手下的两个幕僚为了给自己的主人报仇,就趁着孙策外出打猎的时候用剑射伤了他的脸部。而孙策一直很爱美,所以无法接受自己被毁容的事实,于是对着镜子大吼一声,导致伤口崩裂,血流不止而死。
第二,周瑜很受孙策的信任
孙策在早年的时候就跟周瑜的关系非常好,周瑜一开始的时候手底下有很多兵马,可是他却没有选择佣兵自立,而是选择磨此一直追随孙策。正因如此,孙策才特别的信任周瑜。所以他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就下令让周瑜赶紧带兵回来。而孙策之所以让周瑜带兵回来,主要是因为任何一个政权在进行权力交接的时候,都容易发生叛乱,所以孙策才会让周瑜回来坐镇。
并不是想要篡权,想通过这样的消高升方式换取政治上的筹码,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是很棒的,他害怕孙权怀疑自己有拿老不好的心思,念明所以想通过这样方式证明自己。
孙策和周瑜腔橡的关系非常的铁,在《三国演义》整本书中,是除了刘关张“桃园组合”之外的又一黄金组合。
一、亲如兄弟
两个人同岁(公元175年生人),孙策月份稍长,十六岁便相识,一见如故,就差磕头拜把子。
关于两人相识经过先上一段演义资料: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
“昆仲”一次出自《礼仪·丧服》是称呼别家兄弟的敬祠,昆古意是哥哥、胞兄的意思,仲是弟弟的意思。这是说两个人亲密友好,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刘关张磕头拜把子,但两个人的关系也是情同兄弟。
为了保证资料权威,再找一段史料,权威性较强的当属《三国志》,看看《三国志·周瑜传》是怎么说的: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这段演义是没有杜撰的,当时联军讨伐董卓,孙坚的家人移居到舒县,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了孙策的母亲。有无通共,相互间没有的也相互赠送,可见私交甚好。
二、雪中送炭
孙策准备创业的时候,周瑜主动出来帮忙。
最终,孙策将抢回的玉佩递在周瑜手中。
“这是你的吧?”孙策笑着,“下次可要收好。”
“谢……谢谢。”
接过玉佩,周瑜将它揽在怀里,目送着孙策的身影消失在面前。
这是两人第一次竖链说话,也是在再遇之前的最后一次。但那时孙策比阳光更加夺目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周瑜的脑海,无法消除。
——
因此,在看到面前人的模样和几年前的未有变化之时,周瑜竟有些感动。
同样,孙策也是一眼就认出了周瑜,分外欣喜。
两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就连孙策的生母都分外喜欢周瑜。
她曾高兴地执起两人的手放在一起:
“今后,你俩也要像兄弟一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才好!只有你们在一起,为母才能放心……”
“您就不用担心了,母亲。”孙策露仿正出笑容,“我相信,公瑾定会一直在我身边。对吧,公瑾。”
说着,孙策看向了周瑜。
不知为何,周瑜感到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热。
“我会的。”
“您看吧,母亲。”
孙策高兴地向着母亲证明着两人的一心。
那之后,孙策变更加像亲兄弟般对待周瑜,有什么好事都第一时间和周瑜分享,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收起来,首先拿给周瑜。甚至,在多少个失眠的夜里,孙策都会来到周备纤悔瑜的房间,和他同睡一榻,对着周瑜絮絮叨叨一通后,才搂着周瑜沉沉睡去。只留周瑜一人发呆,无法入睡。
以上就是孙策要了周瑜很多次的全部内容,(周瑜与孙策第三次分别)建安五年 200年 26岁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建安七年 202年 28岁 曹操下书令孙权送嗣子入朝当人质(此时孙权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