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不,真实的情况比这残酷多了!
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王,都会树立贤明的形象,而赏罚分明便是贤明的一个条件。如果许给臣子“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之类的东西,就等于承认自己不会赏罚分明,也就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所以“免死金牌”这一类的东西,从来都不存在于正史当中。
做为初汉三杰的韩信,可以说是为刘邦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先是平定了魏国后来又在背水一战击败代国、赵国。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前来援助齐国的楚兵两万人。次年十月,韩信在垓下与项羽会师,大破楚军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汉朝成立之后,韩信功高震主,免不了被刘邦猜忌,结果就有了“良弓”云云。汉十年,刘邦承诺韩信三不杀五不死,赵相陈豨在代地不听招呼,刘邦亲率大军征讨。之前,陈豨曾跟韩信有过一次密谈,大意是陈豨在外,韩信居内,等待时机内应外合,跟刘邦争天下。
“三齐”是指韩信曾受封齐王,而齐国七十称又称“三齐大地”,所以被称“三齐王”。也是“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的意思。而“五不死”,又称“五不杀”,即无论韩信犯下什么样的重罪,在五种环境下不能杀。说法有很多种,一种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铜不死”、“见铁不死”。
比如刘邦曾经承诺韩信五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光不杀,见君不杀,见铁不杀。吕后一代人杰,她趁刘邦外出征战,将韩信召入宫中,装入漆黑的布袋中,吊在半空上,安排宫女用木棍乱棒打死。韩信被装在布袋中不见。
但刘邦即帝位后,韩信便被改立为楚王。既然已不是齐王,就不存在什么“三齐”了。但还有“五不死”啊。为了不违背“五不死”,吕后充分开动了脑筋。于长乐钟室用布袋包裹,而后将韩信悬挂于大钟之内,让一群女子用又长又细的竹签把韩信扎死。如此一来,既见不到天,也见不到地,还见不到光,在布袋之内,也见不到铜与铁。
韩信因为帮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而被被封为“五不死”,但是即便是这样,韩信最终也是惨死在刘邦的下的又一个亡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么。这句话被我我们经常用来形容。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具体记载韩信的死法,但班固却在《汉书·刑法志》中写下了韩信的具体死法,如果班固记载的没有差错,韩信的死法可是比传说中的被一群女子用竹签扎死惨多了。
《西汉演义》记载:“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其实原本是“五不死”,那么这个五不死又是怎么来的?刘邦为什么会承诺这些?当年韩信帮助刘邦鞍前马后,荡平天下,在与项羽对战的时候。
不过,吕后称制的元年,这样的刑罚便被取缔了,所以司马迁会说汉高后时期“刑罚少用,罪人是稀”。
意思:是说看见天不能杀韩信,看见地不能杀韩信,不能用铁的东西杀韩信。总结来说就是韩信是不能杀的,任何情况下刘邦都承诺不杀韩信。刘邦曾经对韩信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说看见天不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