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
钟馗是民间传说的神仙,生得豹头环眼,面目狰狞,一副凶神恶煞模样儿,职业是捉鬼打鬼杀鬼吃鬼,从唐朝开始,钟馗是历史真实人物吗,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把钟馗的画像张贴在大门上,用以驱鬼辟邪。
宋末元初诗人罗烨在《醉翁谈录》一书中记录道:“除夜,旧传唐明皇是夕梦鬼物,名曰钟馗,即觉。命工绘画之……”
钟馗是唐代陕西户县终南山阿福泉人。钟馗,为驱魔的大神,其源流由来,说法甚多。有“法器说”、“蕈类说”、“尧暄说”、“唐玄宗梦仙说”、“唐德宗进士说”等。或说是法器或蕈类名称演变而来,民间信仰称钟馗生得豹头。
唐玄宗在位时期,某一年除夕之夜,唐玄宗李隆基梦见了一个鬼怪,名字叫钟馗。
古书上记载是唐初长安终南人。钟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据古书记载和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在电影里的钟馗一般就是捉鬼,有些家庭门上也会贴上钟。
唐玄宗醒来后,命宫廷画师描绘钟馗的形象。
“至今(宋末元初)”,百姓人家以钟馗画像“贴于门壁”,后来,道教“尊钟馗为门神”,封其为“罚恶司”判官。
如果说了罗诗人的作品属于不可信的文学范畴,接下来我们看看宋代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中引自《唐逸史》的记载:“明皇开元讲武骊山翠华,还宫,上不悦,因痁[shān]疾作昼,梦一小鬼……”开元年间,唐玄宗从骊山还宫,心情很不好,得了疟疾,梦见一个小鬼,盗窃宫中的玉笛和贵妃绣的香囊。
唐玄宗大怒,呼叫卫士。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大鬼,捉住小鬼,把小鬼眼睛抠出来吃了,玄宗问他是谁,大鬼说:“臣终南山(位于陕西境内)进士钟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
——臣是终南山进士钟馗,武德年间,没有考中状元,没脸返回家乡,就一头撞死在了大殿台阶上,当时,皇帝赏赐了绿袍将我埋葬。为感谢皇恩,当时我发誓要为皇上除掉“虚耗妖孽”。
唐玄宗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
唐玄宗发现画像和自己梦中的钟馗一模一样,感到非常奇怪:“难道爱卿和朕做了同样的梦?”
唐玄宗诏命以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为版本镂版印刷,颁行天下,令天下人都知晓钟馗的威名。
此后,唐代皇帝经常以钟馗画像赏赐大臣,成为一种传统。
“钟馗”是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对其身世,在历代著作中,有两种主要的记载。一是清乾隆年间刊本《唐钟馗平鬼传》和清张大复所著的《天下乐》等著作中称:唐代德宗年间,终南秀才钟馗进京应试。在应试中,不假思索,一挥而。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考证认为,钟馗既不是神,也不是鬼,更不是人,而是一种菌类植物。
《本草纲目》引自《尔雅》的记述:“钟馗,菌也。”
李时珍
钟馗原名为“仲葵”,是一种敲打器物的——椎[chuí],后来,人们把一种椎形的菌冠名为“钟馗”。
《日知录》记载:“盖古人以椎逐鬼。”人们以讹传讹,手持仲葵椎打鬼就成了钟馗打鬼了。
还有学者考证,认为钟馗的原型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大臣尧暄,其原名为尧钟葵,字辟邪,上党长子(今属山西长子县)人。
南北朝、隋朝时期,很多人起名字喜欢用钟馗二字,如后魏人李钟馗,南朝宋将军宗悫[què]的妹妹宗钟馗,隋朝大将乔钟馗等。
还有更奇葩的说法,钟馗是一句山东方言。《輶[yóu]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记载:“齐人谓椎为终葵,故云终葵,椎也……”齐国人说话语速迟缓,“椎”的发音就成了“终葵”。
钟馗是虚拟人物,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相传,中国的唐朝时期,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