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喜欢杜甫?因为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同。李白和杜甫的成长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李白出生在逍遥派的家庭,在少年时期就开始涉猎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并游历全国,结交各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物。而杜甫则是一个清官家庭的子弟,受到良好教育并任过官职。这些背景和经历,也决定了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那么,李白为什么不喜欢杜甫?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因为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同。
李白和杜甫的成长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李白出生在逍遥派的家庭,在少年时期就开始涉猎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并游历全国,结交各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物。而杜甫则是一个清官家庭的子弟,受到良好教育并任过官职。这些背景和经历,也决定了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
李白崇尚自由奔放、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喜欢热闹、豪放的文化艺术氛围。而杜甫则更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农民、穷苦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也更多地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由于这些差异,李白和杜甫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冲突,李白不喜欢杜甫也情有可原。
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李白跟杜甫是两个阶级的作诗代表,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怎么可能成为交心朋友,一般也是李白瞧不起杜甫的。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十分伟大的诗人,很多人好奇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两人都如此有才能,那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李白和杜甫算有一定交集,但友谊并没有那么深厚。李白和杜甫作诗的风格相差很大,而且两人所处的时期也有一定区别。后来杜甫定居长安城,李白则开始了自己游历的生活,两人便逐渐疏远。不过据说李白和杜甫晚年出现了一些隔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杜甫对李白之死漠视之蹊跷
李白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冬天入永王李粼幕府,有《别内赴征》三首,《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永王东巡歌》等诗纪其事。李白又一次胸怀高远,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实现毕生之志了。岂料永王初衷为争夺帝位,其谋被识破,至德2年2月永王兵败,李白逃奔彭泽,被捕入寻阳狱中。11月,被定罪长流夜郎,途中获赦。转辗两年,旧疾复发,来至当涂,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但沉疴不治,于代宗宝应元年11月卒于当涂。时杜甫在成都,有《寄李白二十韵》一诗。诗云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之句,可见对李白的病状了如指掌。声名闻于天下的李白之死,应该是当时诗坛的大事件,杜甫应当知道。但他对李白之死却没有任何表示,这是很让人疑惑的事。
李白本来就是放荡不羁的,也不会一直执着于对某一个人的感情,杜甫在他心里留下了印象,他也珍惜这段友谊,就足够了,并不在于回诗多少。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时期的大诗人,在诗坛的地位无能能比,文人和文人之间会惺惺相惜,杜甫对李白的崇拜之情在诗歌中所有体现,但是李白似乎对杜甫的回应很少,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十五首,其中多数作品充满了对李白其人的真挚思念和对李白诗歌艺术的热烈赞美。而李白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杜甫有关的,不过区区四首,思念与赞美的没有杜甫对李白那么多,赞美之词更是付诸阙如。许多人因此认为,杜甫是李白的狂热崇拜者,而李白则不甚看重小自己十一岁的杜甫,对杜甫的诗歌艺术并不欣赏。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李白不多的跟杜甫有关的几首诗中,已经透露出了一些对杜甫不同寻常的友爱之情。
请看:“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相失各,茫然室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其次,从李杜交游史实可看出李白对杜甫的欣赏。天三载(七四四)夏,李白、杜甫在洛阳相识之后,当年秋天即跟等同游梁宋,登吹台、琴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杜甫《遣怀》),意气相投。
以上就是李白为什么不喜欢杜甫的全部内容,李白写给杜甫的诗,由于交流不便,可能无法传播。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注定是不平等的。见面前,李白曾到过权力中心,有着粗糙的官场经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另一方面,杜甫作为社会底层的年轻知识分子,仍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因此,杜甫看到李白从顶楼摔下来,就有一种倒地的感觉此外,11岁时,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