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刘备托孤原因 刘备病重之时,曾将诸葛亮叫到身边,将刘禅交给他,还告诉诸葛亮,你能辅佐刘禅完成光复汉室的事业,那就尽全力的辅佐。假如刘禅真的无可救药,扶不起来,带不动,那你完全可以把刘禅废掉,自己来当皇帝。刘备确实想光复汉室,可是自己已经不行了,儿子刘禅又一点都不聪明,等自己死后,那么,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大权在握,集军权、财权、人事权于一身,假如他效仿司马懿,来个鸠占鹊巢,简直是易如反掌,比起他的老谋深算,刘禅最多只能算是个小学生。
刘备当时人在白帝城,而诸葛亮、李严以及诸位皇子都远在成都。
刘备发觉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急忙派出大使星夜赶往成都送信,紧接着诸葛亮、李严、马谡、马良、赵云,以及刘备的儿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星夜赶了过来。
请注意,没让刘禅前来,刘备此举何意呢?要知道,托孤托孤,“孤”却没有来,“孤”是未来的皇帝,是绝对的主角,主角都没有来,那么这个戏唱着有啥意思啊?
刘备让孔明坐于龙床旁边,然后拉着孔明的手,一边哭一边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差一点震破了孔明的耳膜,刘备一眨不眨地盯着孔明,两位皇子也盯着他,李严也盯着他,大家都在盯着他。
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停止了,空气中似乎可以听到孔明砰砰的心跳声,以及他因为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喘息声。
这个时候,孔明哪怕有一点点接受的动作,那么他会立马血溅当场,旁边或许没有埋伏刀斧手,因为也没这个必要,孔明乃一介书生,两位皇子就能轻易杀掉孔明了。
李严是益州大佬,属于地头蛇的角色,诸葛亮是荆州出身。三国讲究出身,益州士族不服丧家之犬一样的荆州士族,所以刘备要靠拉拢李严来拉拢益州士族。刘禅才17岁,以他的能力和威望无法压制益州士族,靠荆州出身的诸葛亮也没有资格和资历在刘备死后去安抚益州士族。益州士族追随的是有汉朝宗室血统且愿意在政治上对益州士族妥协的刘备,不是刘禅和诸葛亮,这也是蜀汉后期,益州士族成为反蜀汉的投降派急先锋和带路党的原因。
因为刘备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才终于建立了蜀汉,临终前想将皇位传给刘禅,想让诸葛亮继续辅佐刘禅,但是又怕自己建立的国家基业被诸葛亮夺去才有了试探,如果诸葛亮没通过试探,就被就会杀掉诸葛亮。
首先,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
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让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于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蜀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遗命。我那个孩子呀,有用你就辅佐,如果没有用,你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到后,立刻哭得一塌糊涂,并对刘备发誓:“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好幼主,就算天崩地裂,肝脑涂地,也绝不敢生非分之想。”正史中相关描述如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尚书令是有军权的。也就是说,刘备死前,将蜀汉的军权交给了李严。诸葛亮只是宰相,管理蜀汉的具体事务。
刘备在生命的晚期,对于诸葛亮的权力欲望有所警惕,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刘备并未完全信任诸葛亮,他在遗嘱中明确表示诸葛亮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但如果刘禅不足以辅佐,诸葛亮可以自行决定。然而,他让李严作为副手并掌管军权,这实际上是给诸葛亮设下了一道考验,暗示如果诸葛亮有超越职责的野心,李严会成为制衡力量。刘备此举旨在确保蜀汉的稳定,并要求诸葛亮忠诚于刘禅。
其次,刘备作为君主,不可能将皇位直接传给诸葛亮,这违背了君权传承的规则。他通过让诸葛亮接受托孤的重任,实质上是在测试诸葛亮的忠诚度。诸葛亮在听到刘备的遗言时,表现出极大的震惊和承诺,这表明他的回应在刘备看来是可信的,但刘备依然保持谨慎,以防万一。
综合来看,刘备的举动是出于维护蜀汉江山和确保后继者的权力安全。他通过权力分配和公开的托孤,巧妙地进行了一次对诸葛亮忠诚度的试探,如果诸葛亮有异心,刘备的安排将迅速采取行动。
刘备晚年并没有想除掉诸葛亮。
以下是
一、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是基于信任和共同理想的伙伴关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谋士,对刘备的政治和军事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刘备在世时,极度倚重诸葛亮,许多重大决策都会与诸葛亮商议。
二、晚年刘备的考虑
随着刘备年纪渐长,他更多地考虑到了蜀汉未来的稳定和接班人的问题。但他担忧的不是诸葛亮对他个人的威胁,而是怕自己的儿子无法驾驭像诸葛亮这样极具智慧和能力的大臣。同时,诸葛亮过于强势的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也让部分朝臣不安,刘备希望处理好这些矛盾以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因此,有人认为在晚年时期刘备可能会有微妙的平衡权力的考量。但这种“想除掉诸葛亮”的观点是基于对历史和文本的主观解读或误读,而非确切的历史事实。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证据表明刘备有意图要除掉诸葛亮。相反,直到去世前,刘备仍然信任并依赖诸葛亮。因此,认为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的说法并不成立。实际上,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信任和共同理想的伙伴关系,而非存在个人恩怨或权力斗争。
以上就是刘备晚年为什么想除掉诸葛亮的全部内容,《三国》刘备晚年想除掉诸葛亮的原因:1、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他让李严为副就是证据。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让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还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于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蜀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遗命。我那个孩子呀,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